电荒是个好问题?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8日 浏览次数:7

又见电荒。
  上一个大范围电荒出现在2005年,而更早一次电荒则是在本世纪初,与当下相同的是,三次电荒都处在一个新五年规划开头的年份。
  十年前的那次电荒来势汹汹,也有些意外,令人印象深刻,此前那些年业内还为中央政府“三年不开工”(新电力项目)的决策而纠结,但几乎是一夜之间,到处却都在拉闸限电了。记得1997年深秋我采访了一个发电设备企业座谈会,会后写了份情况汇总给新华社动态清样,他们编写了相关内参上报,其间在讨论文稿时,对方提醒,只能说给制造企业10余万员工带来困难,不能提会造成大面积电荒的后果,因为“三年不开工”是不容讨论的。后来电力需求爆发,大家忙着造机组去了,没有什么人出来对“三年”的相关决策作检讨或者进行比较严肃的反思。
  之后的几年,中国电力工业大发展,装机容量史无前例,到2010年底已超过9.5亿千瓦。同时,关于火电能力闲置、风电及太阳能发电部分产能已经过热的说法开始在业界流行。而此时,电荒却来了。
  电荒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好问题,因为电力很重要,对于一个正在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大国来讲,电力正如人们所形容的,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和晴雨表。一个电荒问题,可以带出许多其它的问题。
  记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时,用电量成为当时中央政府掌握经济运行实况的关键统计数据。而既然已经是国家统计数据,那么为什么不防微杜渐,而让其酿成“荒”呢?
  其实,中国的电网资源基本是垄断的,发电也掌握在几大发电集团手里,垄断或寡头垄断有诸多坏处,唯一可供称道的就是能够把握供求平衡,计划性强。
  因此,缺不缺电、发不发电,电网等几巨头心里是有根的,只不过他们气不顺,要较较劲。
  何以气不顺呢?利益。我国电力结构以火电为主,火力发电需要耗煤,而煤电价格联动一直是电力与煤炭这对在产业链上紧密相联的冤家邻居多年缠斗不休的肯结儿。曾经电价上调,而煤价偏低不能跟进,于是电煤供应紧张;现在煤价相对高企,电价却被发改委紧紧摁住,还是电煤供应紧张——利益集团手里的筹码总是公共利益,老百姓永远是冤大头(潜规则铁律)。
  终于,发改委出手了:自6月1日起,上调15省市工商业、农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度上调1.67分,但居民用电价保持不变。据新华社报道,这是2009年11月以来,发改委首次上调非居民用电价格,其目的:“为缓解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抑制高耗能产业发展、保障民生”。
  电价涨了,但高耗能产业能否被抑制,还要两说。像有色、冶金、化工、建材领域里的耗电大户,往往早就有了自备电厂,不但不用电网的电,甚至自己发的电用不完,还倒给电网提供。真正受限的还是中小企业,而且是制造业企业。现在用电贵、贷款难、材料涨、成本高、市场渐冷,它们日子不好过,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地方,已经有许多撑不下去的民间小企业倒闭了。它们的生生死死,不涉CPI,不“撼”GDP,在一场巨大利益的博弈中,它们是牺牲品。
  所以,说到底,中国的电荒问题,就是利益问题。看清这一点,循着国家利益高于地方利益、公共利益高于集团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可以辨识很多现象,思考很多问题。
  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更要分清对谁有利,对谁有害。如果政策只以不伤害CPI或GDP为目的,可能最终会经不起历史的检验的。